中山为昭通籍青年开辟教育提升“绿色通道”
如果能够实现一个行业中,不同的企业各自完成新药研发流程中擅长的部分,彼此又形成合作,将形成一个开放式的、高效的药物创新生态环境。
科学优化行政审批流程,不断完善窗口运行制度,探索实现由一站式服务向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审批的综合审批服务运行模式转变,全面推行并联审批。3.完善优秀人才集聚机制。
(四)建设产业优化升级示范平台。突破依靠低成本的单一引资模式,引导外资由成本取向转为市场、创新和高科技取向,努力向产业链的两端延伸加大政策、资源等倾斜力度,鼓励中小企业创新发展,鼓励科研院所、归国留学人员创业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1.推进金融领域开放创新。苏州工业园区是我国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代表,应站在国家新一轮改革开放前沿,积极探索开放与创新融合、创新与产业融合、产业与城市融合的发展道路,更好地引领全国开发区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3.完善优秀人才集聚机制。1.探索外资企业转型升级促进机制。长期以来,我国青蒿素原料药的出口很大程度上受两大西方制药厂商——瑞士诺华公司和法国赛诺菲公司的制约,主要系这两家公司是联合国指定的青蒿素制剂的供应商,取得了WHO的PQ认证。
然而,记者注意到,由于在原料来源、药效机理、靶向原理等方面长期缺乏循证依据,中医药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一直受到争议和质疑。尽管如此,国内青蒿素产业当前的形势仍不容乐观。记者查询资料发现,目前我国为全球青蒿素最大的原料供应基地,承担着全球七成以上的青蒿素原料生产供应,在四川、重庆等西南地区有多家从事蒿草种植的企业,重庆酉阳还被誉为世界青蒿之都,年产值近亿元。在屠呦呦获奖信息公布当晚(10月5日),浙江华立集团董事局主席汪力成连夜写就一则千字感言,对国内青蒿素产业形势发表个人看法。
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此外,昆药集团是诺华蒿甲醚原料的供应商,并且也拥有蒿甲醚针剂的生产批文,目前公司蒿甲醚针剂和双氢青蒿素哌喹片(科泰复)都在申请WHO-PQ认证。
中国供应全球7成以上青蒿素原料,却利润单薄 2015-10-09 06:00 · 李华芸 随着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引起公众广泛讨论的除了其三无身份外,还有助其捧得大奖的青蒿素。广药集团相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获批中药占新药数量的比重在下降,去年只占到2.19%。市场篇受困国际认证 中国青蒿素产业沦为全球市场配角(每经记者 徐杰)此前并不广为人知的青蒿素,随着屠呦呦获得诺奖而成为社会焦点。对此,医药分析师甘翔表示,由于语言不通,再加上没有专业机构辅助,不少药企在申请国际认证时在材料和规则认知方面准备不足,往往被碰钉子。
对此,有专家表示,我国承担了世界上七成以上的青蒿素原料生产供应,国内药企应加大青蒿素的国际认证,保障上下游信息对称,以促进青蒿素产业健康发展。研发到上市至少八年实际上,新药审批难长期困扰着中药企业。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时惠麟教授则向记者指出,我国对青蒿素发明比较早,但目前临床用的是甲基青蒿素,青蒿素合成难度比较大,国内现在还是植物提取物,只提供青蒿素原料,国外药企则在收购原料后,进一步加工完善。反对者认为,一个药是否有效,应该用临床数据说话,而不是靠民间的口口相传和无法精准化的标准作业。
汪力成在感言中这样表示,这些年如果政府能理直气壮地在世卫组织中支持我们,能以国家行为来扶植规范青蒿素行业、能及时阻止行业中那些搅局者,我们自己能更努力、高效地执行战略,今天的中国在全球抗疟药市场应该不是这样的地位。2012~2013年,获批的中药数量只占到当年新药总数的6%。
随着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引起公众广泛讨论的除了其三无身份外,还有助其捧得大奖的青蒿素。对此,10月7日,记者从华立集团内部人士处获悉,上述感言确为汪力成本人所写。
屠呦呦此次获奖对中医药行业无疑是一大利好,但记者留意到,目前中药审批正处在被边缘化的边缘。这篇感言在第二天被发布在了公司的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广药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但现在很多外资药企十分重视中药,并已经展开研发。这是因为,疟疾流行的非洲国家因经济基础薄弱,无钱购买青蒿素制剂等抗疟药,只能依赖联合国赞助,由WHO(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出钱采购,而诺华公司和赛诺菲公司在拿到WHO的订单后,到中国采购蒿甲醚或青蒿琥酯等青蒿素下游产品,经加工成复方制剂后再供应非洲市场。重庆酉阳一家从事蒿草种植的企业负责人吴克松介绍道。国家食药监总局数据显示,目前共有53条与青蒿素这一药物相关的药品批文,涉及16种产品,包括青蒿素、双氢青蒿素、青蒿琥酯、蒿甲醚等原料药,以及双氢青蒿素片、蒿甲醚片、注射用青蒿琥酯等制剂,涉及24家药品生产企业。
吴克松表示,尽管人工合成的青蒿素目前还存在成本较高的问题,但今后则可能会与植物提取的青蒿素分庭抗礼。上到国家层面下至地方政府应打出组合拳,从顶层设计、审批流程到普及推广等方面来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现在以青蒿素类药物为主的联合疗法已经成为世界卫生组织(以下简称WHO)推荐的抗疟疾标准疗法,根据WHO统计,自2000年起,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约2.4亿人口受益于青蒿素联合疗法,约150万人因该疗法避免了疟疾导致的死亡。采购市场被国际巨头占据公开资料显示,青蒿药物是中国自主研发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植物化学药,但由于生物利用度偏低,现在主要使用其衍生物作为原料药品,其衍生物主要是蒿甲醚、青蒿琥酯、二氢青蒿素、蒿乙醚,统称为青蒿素类抗疟药。
值得庆幸的是,目前已有复星医药、昆药集团等药企启动了青蒿素产业国际化道路。记者了解到,一个新药的研发必须考虑立项的可行性、审批通过率、临床利用率和市场前景等诸多方面因素,投入和风险皆高。
与此同时,中药行业整体呈现边缘化趋势,去年获批新药中的中成药占比仅为2.19%。而在2014年获批的501个新药批文中,中药只有11个,仅占2.19%。从药品研发到推向市场,至少需要八年。随着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纳入囊中,其所研究的青蒿素也一时名声大噪,被誉为中国神药。
那么,面对如此形势,青蒿素产业的机会在哪里?中药的机会又在哪里?对此,记者进行了调研。不过,记者注意到,国内的青蒿素产业形势并不乐观。
此外,近年来青蒿叶价格持续疲软,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着从业者的信心。对此,作为全球青蒿素最大的原料供应商之一、彼迪正天董事总经理林汀在2014年举行的第八届青蒿素国际会议上表示,首先,国际预认证体系要求提供对研究的追溯,我们国家发现青蒿素的作用是在上世纪中叶,这方面的资料记录并不完全。
作为一个在青蒿素产业链中耕耘了近二十年,全球唯一一个掌握了全产业链的企业,现在华立已将全部的责任交给了昆药,希望在昆药的平台上能(将青蒿素产业)进一步发扬光大。第三,中国基本消灭了疟疾,因此对于青蒿素制剂的投入并没有这么充分。
这一高价行情又再次刺激市场滋生出蒿草扩种热情,青蒿素价格又再次暴跌至每公斤2000余元。虽然中国为世界贡献了七成以上的青蒿素原料,但中国企业在这一产业的竞争力却十分有限,利润丰厚的下游部分基本被国际巨头把控SEC指控百时美施贵宝在中国的合资公司向国有医院的医疗保健工作者行贿,并从对这些医院的处方药销售中获得超过1100万美元的利润,从而违反了美国《反海外腐败法》。该公司在和解协议中既未承认也未否认SEC的行贿指控。
美国实行《反海外腐败法》以遏制美国公司贿赂海外政府官员,自2004年朗讯自曝中国区员工行贿后,美国海外反腐开始触及中国,多家医药跨国巨头接受在华贿赂的指控,不少跨国医药巨头一般选择庭外和解的方式解决解决其指控。涉外业务的京都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郭庆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告诉记者。
据新浪财经信息,10月6日凌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周一宣布,制药巨头百时美施贵宝(Bristol-Myers Squibb)同意支付超过14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8900万元),以和解有关其涉嫌在华行贿的指控。跨国药企在华行贿被罚8900万 2015-10-09 06:00 · brenda 据新浪财经信息,10月6日凌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周一宣布,制药巨头百时美施贵宝(Bristol-Myers Squibb)同意支付超过14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8900万元),以和解有关其涉嫌在华行贿的指控。
据媒体报道,《反海外贿赂法》对于行贿行为设定了程度不同的几种处罚,分别施予公司和个人,除需公司承担200万美元罚款、个人判处10万美元罚金和5年以下刑罚外,该法案最严厉的地方在于其选择性罚款。2013年,葛兰素史克行贿门时间爆发,美国司法部随即开展了针对葛兰素史克的调查,目前并未看到调查结果出炉的相关报道。


经济日报评论员:奋斗是青春的永恒底色


以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导 新时代对外工作这么干


新华社推出重磅微视频《品格》


长五火箭助力中国探月工程行稳致远


微视频:从黄土地走来的人民领袖


演出“上新”不断 这个五一假期你观演了吗?


海南以个案查办为突破点 同查同治风腐顽疾


东北至西南地区首次开行高铁列车


江城五一假期餐饮消费旺


习近平同卡塔尔埃米尔塔米姆互致贺电 庆祝两国建交30周年
